【百工圖】PM如何養成?產品經理與專案經理經驗談 (下)
在前兩篇文章《PM都在做什麼?產品經理與專案經理經驗談 (上)》《PM的薪水有多少?產品經理與專案經理經驗談 (中)》,我們從 PM 是什麼、PM的薪資落點,談到 PM 的培育。
這一篇,我們來談談 PM 工作的苦難與能力要求,並分享幾位 PM 在多年工作經驗後的人生體悟。
7. 幾個訣竅,教你克服普羅 PM 的痛苦
要避免痛苦,絕對不是持續催眠自己專案完成的快樂,就能解開成就。
事實上,PM 當得越久越知道,很多需求不能亂開、很多任務要快砍,絕對不是開完 Spec. 畫完 Wireframe 就能海闊天空,只等著日也催夜也催,催出你的孩子來。
一個 PM 如果逃避溝通、不去細思環節,那就只是個傳聲筒,負責轉信傳話罷了。一位資深 PM 曾苦勸:「 細節藏在魔鬼中,溝通不良等吃屎!」溝通溝通再溝通,切莫不懂裝懂含混過去。
在「數位產品經理不想公開的秘密 Secrets Digital Product Managers Don’t Want to Disclose」這個非公開社團中,有個很適切的例子:
PM要如何去掌控「合理的」進度跟時程?例如說同 team 的視覺設計同事,東西都交不出來,只回答說時程沒安排好,他想要顧品質,所以就是要delay。請問該如何處理?
新手 PM 可能有幾個作法:
- 放水流。
你也許覺得,怎麼可能會直接棄療呢?但事實上職場不少這種人,反正追進度也追不到,乾脆 deadline 那天直接進會議,全部報完以後說某某部門沒進度──反正要嘛該位同事被罵翻,要嘛就是與 delay 的同事一起被譙到飛天。 - 狂追進度。
問問問問一直問,早晚都去看進度,很努力地傳達老闆的想法、主管的看法、你的需求急迫度,結果對方忙東忙西,到 deadline 那天還是死,只因夥伴堅持:「要趕就顧不了品質,我真的沒辦法。」兩手一攤一起下地獄。 - 丟給主管煩惱。
這招其實不是不行,在跨部門合作時,也常有需要部門主管幫忙協調的情況。但如果總是直接丟給主管解決,是不是乾脆把案子交給主管帶就好?
那所以該怎麼辦呢?
以下是我在該篇討論中的回覆,也是我這幾年摸索後覺得比較有效的方法:
沒錯,如果夥伴不了解每個 milestone 的目標,也不曉得怎麼抓取平衡,那就由你出手幫忙,把版本切分開來,讓目標循著線性縮小、有明確的驗收標準,如此夥伴只要依循方向前進即可。
這樣的做法也能避免埋頭苦幹 6 個月、面市時直接 GG 的常見慘況。設置 checkpoint,依照小版本逐步調整,才能確保團隊列車開往預期的目標。
早前在〈打釘哲學:為什麼產品規劃不該一次到位?〉這篇文中,曾以微信為例,談過開發時程控管,有興趣不妨讀讀。
8. PM 的核心能力
我原本想避免談到這點,生怕列出來嚇壞了立志當 PM 的人。但轉念一想,又覺得這或許能激勵成長型人格或熱愛多元學習的朋友,因此姑且還是寫了,也給同樣擔任 PM 的朋友們參考參考。
PM 的核心能力有哪些呢?我們從工作流程來看。由於 PM 需要盡快做出 MVP 啟動產品驗證,因此多半需要跑過下述流程(每個專案的流程未必一致):
市場研究與競品分析>產品規劃>使用者體驗導入>商業模式確認>產品開發/溝通/團隊合作>數據驗收>調整定價策略。過程中都需要成本控管。
以上各能力的進一步說明,可參考這篇文章〈產品經理 PM 第1講:專業能力〉,有清楚的細目說明;或者參考〈從入門到卓越,產品經理技能檢核表與職涯發展路徑〉,這篇寫得極細,有志當 PM 的朋友不妨都去看看。
但也不必心慌,很多能力都是在專案實操的過程中,從工作夥伴身上與各種失敗中學習、慢慢積累而成的,絕非一蹴可幾。
在此我想特別提下第 5 點「溝通與合作能力」,其實幾乎就等同「PM 不讓同事痛苦的能力」。其實說穿了很簡單,就是溝通、尊重、不要獨斷獨行。
有些時候為了趕時間,PM 會依憑自己的判斷或經驗做事,跳過技術諮詢與資源確認的部分,但往往就是這些「省時間」導致技術債、資源債不斷累積,反而拖垮專案運行速度。
PM 們都知道,時程很重要、客戶也不能得罪,但團隊夥伴也需要你的關照,亂開支票只會死人。
我曾聽聞一個案例,可以做為大家的借鏡:
業務接了一個案子,交期是三個月後。
專案剩下 1.5 月(6 週)工程時,客戶要求提早上市,以趕上競業對象的進度。結果工程師被迫提前 3 週完工,過程中卻還被追開三次需求,工時瘋狂爆增,但交付的日程卻未因加開需求而延期,人力也未增加,於是只能日夜加班趕工。
最後,交期比原先預定的 3 個月還早了 2 週,但也沒趕上客戶希望的時間(慢了一週)。客戶失望,工程師累,業務覺得丟臉,PM 則是催得累極。
在這個案例中,PM 也許辛苦,但嚴重失職。不僅需求未把關,專案規模也無限膨脹,卻未跟團隊溝通。這樣的案子做完,通常只會被質疑專業能力而已,在團隊中絕對是扣分再扣分。
回頭談能力進修。
考慮到 PM 發展的雜食程度,其實用「什麼都吃,什麼都看」來解釋,真的一點都不為過。不過,若你認真想要提升產品/專案設計思維,除了多看多用產品、定期產出市場分析或 UI/UX 解析以外,下面這個資源我很推薦找來聽聽:
9. PM 經歷對人生的幫助
最後要談的這點,是與幾位現役與退役PM聊過天後的感觸。
我們多數認為,當過 PM 以後,對需求的掌握會更為踏實。此外,因為好奇心而變得博學時,也代表你的道路更多元了。
就像職場上某位 PM 老前輩,在離職前分享的一樣:「不同年紀的追求是不一樣的,但有一件事情永遠不變,就是要讓自己不斷精進、才能『永遠都有別的選擇』。」
而在情緒控管方面,PM 初期也許時不時有暴走的時刻,或許委屈萬分、或許覺得「天下之大,竟無容身之處」(類似這種神奇的抒發會一直湧上心頭)。但隨著經驗累積,看多了專案的成敗,逐漸理解人際關係的循環與常態,由於經歷較多的衝突碰撞,因此看待失敗、負面情緒等,有機會較同齡人更為豁達。
新手PM 可能常會有:「這不是 XXX 的事嗎?怎麼又變我的事了!?」「為什麼他都這樣一直害我!?」這類的想法。這類的想法隨著時間經驗,會慢慢轉為認知到:「專案/產品負責人就是我」,PM 就是扛事的那個人。
想讓大家都聽你的、好好跟你溝通,那你就要把責任揹起來,體悟「我就是船長」,然後帶大家航向目的地!
當然,如果你試盡了一切方法,找主管溝通、請工作夥伴的主管出面協調,找盡一切資源,還是很痛苦很挫折,得不到夥伴信任,那還有個秘招:
山不轉路轉,環境不改人可改。
沒錯,離職或轉職,都是一個選項。入錯行、入錯公司甚至跟夥伴不合都在所難免,不合就早早分手才不會浪費人生。畢竟強求有時候只是徒耗時間,如果不是非要不可、又已經失去本心,那倒不如果斷轉身。
(如果不知道要轉什麼,請鎖定這一系列「百工圖」工作介紹文。)
生命最有趣在於,現在不適合的,也許未來會用別的方式回報。就像我在遊戲業當 PM 時挫折萬分,但到現在繞了一大圈,回鍋當金融資訊業的 PM ,卻因為經驗與興趣累積,相對得心應手。真的不要死命困於泥淖中,才能有更美好的收穫。
10. 轉職路徑參考
至於許多人想問的「職場助益」,以 PM 東碰西碰的職業特性,其實要轉職、換產業都很容易。
以遊戲概念來說,假設 PM 是職業樹中的一種職業,由於前置技能點太多,因此要二轉三轉四轉都相對輕鬆。
以下舉這次受訪的 PM 為例,分享一些就業路徑:
- 傳產 → 遊戲業 → 電商 → 金融資訊(跨產業)
- 傳產 → 電子 → 遊戲(跨產業)
- 資訊 → 資訊 → 資訊 → 金融(平轉 → 跨產業)
- 汽車 → 電子 → 資訊 → 廣告 → 金融資訊(跨產業)
- 文教 → 傳產 → 資訊 → 新創(跨產業)
- 網通 → 網通(平轉)
- 廣告(工程師)→廣告(工程師)→廣告(PM)(內轉)
這篇文章能完成,除了源於個人經驗,更要感謝幾位 PM 朋友匿名接受訪問,在此謝謝他們被我打擾:
- (1) 陳OO( 遊戲業、機械業、廣告業,擔任過特助、PM、PM Director,現為自營店長兼自耕農)
- (2) 謝OO
- (3) 陳OO(網通產業多年經驗,PM,不具名)
- (4) 許OO(廣告業工程師轉 PM,非常有恆心毅力,年紀輕輕就突破了傳說的 5 萬障壁)
- (5) 其他匿名 PM (曾工作過的產業涵蓋:國內博弈營運、海外博弈、遊戲業、金融資訊業、文創業、互聯網新創、臉書廣告投放、國外汽車等,共 6 人)
PM 工作的分享,大概就到此了。如果你對轉職有興趣,但不知從何下手,矽谷阿雅的新書應該能為你解惑。書中也有提到不少產品經理工作日常與困難,有興趣可以閱讀這篇心得文。
下個職業,我想分享「商務專員」與「國外業務開發」的工作經驗,希望從業朋友也能與我多多討論。(有意願受訪請臉書私訊)
我們下篇見囉。
[…] 延伸閱讀:〈產品經理如何掌控「合理的」進度跟時程?〉 […]
[…] 延伸閱讀:〈產品經理如何掌控「合理的」進度跟時程?〉 […]
[…] 延伸閱讀:〈產品經理如何掌控「合理的」進度跟時程?〉 […]